>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理论前沿

坚持守正创新 扎实推进党史方志工作

发布时间: 2025/4/29 10:53:00   作者:赵庆国   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其中之一便是:“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坚持守正创新,将“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作为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在守正创新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指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伟大事业,必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悟透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把守正创新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深刻理解守正创新的历史逻辑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守正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独特精神标识一脉相承。5000多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蕴含着强烈的进取精神,从《诗经》所赞誉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周易》中咏叹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道德经》所弘扬的“以正治国”到《礼记》中倡导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民族历来都是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具有“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给予中华民族深厚的文明滋养,推动中华文明不断从历史走向未来,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凝结着党百余年奋斗的重要经验。坚持守正创新是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建党10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守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坚持守正创新,将“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作为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在守正创新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指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二、准确把握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

一是道不变、志不改。“守正”之“正”是方向、道路、性质、立场之正,守正则体现出一种优势、一种自信、一种定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大历史观的高度,深刻指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正是基于三个“完全正确”的认知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的基本要求,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守正,就是要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做到道不变、志不改。

二是“说新话”“干新事”。“创新”之“新”是以“说新话”“干新事”为特质的“新”,创新则体现出一种胆识、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提出:“创新就是勇于探索、开辟新境,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这表明,“创新”既表现为认识上的“说新话”,也表现为实践中的“干新事”。“说新话”指的是说马克思主义的“新话”,具体表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通过萃取历史精华与把握未来发展,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解决重大问题的经验,得出规律性认识;又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干新事”指的是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三是一体两面、辩证互促。守正创新,就是在遵循事物发展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新认识、进行新创造、推动新发展。“守正”“创新”提供定力,“创新”为“守正”增添活力。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既以守正保持创新正确方向,又以创新推动守正与时俱进;既以守正承接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之魂脉,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身立命之根脉,又以创新使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发展壮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充分认识守正创新的现实意义

一是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我们党在新的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以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生动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用创新办法寻求化解矛盾的锁钥,用创新思路获取攻坚克难的良方,用创新举措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思路举措和牢固的信念基石。

二是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党在领导亿万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又不断探索与其相适应的实现路径,坚持从创新具体体制机制入手不断完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为包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具体道路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力确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再现。

三是守站稳人民立场之正,创为民服务方式之新。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运用于具体工作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民立场。人民立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工作路线的高度凝练,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生动反映了人民主体的历史观、人民至上的权力观、人民中心的发展观、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并通过集中人民智慧、依靠人民力量、维护人民利益、接受人民评判等具体方式,将其凝聚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伟力。

四是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创党的自我革命之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立场特别坚定,真正做到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同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秘诀。我们不断深化对自我革命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使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了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四、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工作

一是党史姓党,站稳政治立场。党史姓党。党史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史方志学习和研究,在守正创新中永葆政治本色。在学史知史中淬炼忠诚品格。以史为鉴、读史自省,把握历史规律,增强政治意识,主动融入大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学史知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公仆本色,敢于吃亏,乐于奉献,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群众立场,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在学史知史中厚植创新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不断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创新的巨大能量,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二是党史护党,担起光荣使命。在党言党,在党护党。当前,有人以“重估历史”为借口,以“史料钩沉”为幌子,妄图歪曲历史、割裂源流,否定党史的主流和本质;有的以庸俗、低俗、媚俗的手段涂抹历史人物与事件;有的丑化党的领袖,对英模人物进行“戏说”“恶搞”。对此,我们要牢记党史方志工作者为党“传经布道”、编修“红色家谱”的神圣使命,坚决同诋毁、损害党的形象的言行做斗争。准确把握职责定位。坚持操守、坚定立场,不断增强“党史护党”的思想自觉,不折不扣地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落实到党史方志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保持研究、编辑、宣传、征集、审稿等工作的纯洁性先进性。传承红色基因,庚续精神血脉,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用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光辉形象。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历史细节浩如烟海,历史脉络盘根错节,必须用正确的历史观去观照,才能把握历史的本来面目和基本脉络。坚持以我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三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坚持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充分发挥党史方志部门有丰富资源的独特优势,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历史结论,用令人信服的分析论证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面对错误言论,及时发声、勇于亮剑,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

三是党史为党,干出一流业绩。党有所需,史有所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机遇前所未有、前途无比光明的时期,也是坡陡坎深、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充分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加强业务学习,持续提升履职能力。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持之以恒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论述,让所学所悟刻在骨髓、融入血液、成为基因。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多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籍,注重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加强宣传教育,切实筑牢信仰根基。灵活转化编研成果,积极创新方法载体,用心用情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濮阳谱写的光荣历史、走过的奋斗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拉近历史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让红色资源火起来,让革命精神活起来,让英雄人物红起来,持续增强党史方志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让信仰之光照亮人们的心田,照耀前进的方向。打造精品力作,凝聚磅礴力量。聚焦主责主业,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持续深化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濮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及时推出一批有质量有分量有流量的编研成果,记录好濮阳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绩成果成就。围绕重大事件、重要节点,编好党史学习教育的群众读本和学生教材,使党史方志读物走向大众化通俗化,走进寻常百姓家,增强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守正创新立足现实之需,回应时代之问,突破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羁绊、利益固化藩篱,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跃升,不断提出新理论、采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成就,让更多创新活力充分涌流,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实践没有止境,创新永无停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不仅提出了守正创新的要求,而且提供了守正创新的舞台。我们党史方志工作者要坚持守正创新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记存史、资政、育人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新篇章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Copyright © 2017 http://www.puyangdang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版权所有 承办: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电话:0393-4426890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22413号-2